当前位置:首页 >> 红路精神 >> 红路明珠

绥芬河系列之大白楼

作者:    来源:    添加日期:2019-01-04

绥芬河市花园路黎树街2号伫立着一座2层的白色建筑,这是一座典型的俄式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03年,迄今已经整整115年的历史。这座和绥芬河同龄的建筑见证了百年口岸城市绥芬河的成长历程,见证了红色之路上的风雨征程。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大白楼”。位于站前路北端,坐东朝西,西临滨绥铁路线不足百米,距位于站前路两侧的铁路车站候车室与苏联红军纪念碑约500米。


“大白楼”,顾名思义,一是大,二是白。虽然今天看起来只是两层的楼房,可当年修建起来的时候,在尚无多少住户绥芬河人眼中,那可是了不解的超豪华建筑。大白楼建筑面积为2,050平方米;为长方形二层圈楼,正门进入后,直对楼中天井,两侧为楼梯。楼内外的檐柱及门窗等较注重雕饰,风格别致。楼的西与北侧建有广场,广场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

大白楼的修建源于中东铁路,是中东铁路的附属建筑,最初是为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总理委员的官员修造的官邸,后来改为俄铁路员工宿舍。1945年为苏联铁路专家办公地与宿舍;1955年为铁路职工的单身宿舍;1968年后为绥芬河铁路地区党委办公室、铁路地区办事处及职工宿舍;2005改为绥市政府宾馆;2009年辟为中共六大和绥芬河红色国际通道纪念馆。

大白楼曾经是红色之路上,我党的一个秘密的地下联络点。为红色之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2年,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到东北考察工人运动时,就曾沿中东铁路来到绥芬河,入住于大白楼,在这里印刷传单,并向工人发表演讲。

1924年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后,罗章龙在苏共产国际地下交通员的护送下,被安排在共产国际交通站欧罗巴旅馆,后住“大白楼”铁路公寓。再次途经绥芬河,罗章龙感慨万分,写下著名的七言诗《夜渡绥芬河》:紫霞垂野暮山焚,皂帽桦鞋夕进军。午夜星繁风正急.衔枚疾走渡绥芬。

1928年,由于国内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在党的“六大”召开前后,参会代表们主要是在哈尔滨国际交通站的统一安排下,经绥芬河与满洲里国际交通站赴苏和回国的。会后,周恩来、李立三、邓中夏、邓颖超、李立三、蔡畅等50多名代表先后分批经绥芬河回国。其中许多人入境后曾入住于大白楼。周恩来、邓颖超、李立三等四人一同途经绥芬河时,是由一名白俄交通员赶着一辆拉饲草的马车掩护入境的。那天正赶上雨天,四人藏身于饲草之中,在安全到达绥芬河后便住进了大白楼铁路公寓,后又搭乘火车转移至内地。

2006年,大白楼被绥芬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绥芬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辟为中共六大暨绥芬河红色国际通道纪念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现有馆藏资料1000多万字,图片2万多张,文物500余件,一级文物188件,三级文物18件。展览主要分为“红色国际通道”和“中共六大”两部分。“红色国际通道”以红色中东路为主线,以绥芬河地下交通站为切入点,再现了党的国际地下交通站、交通员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中共六大”展览主要展示中共六大代表从绥芬河出入境情况、中共六大的重要历史作用等。展览以翔实的资料和珍贵的图片、历史文物等展示了红色之路上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的历史作用。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大白楼以其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位列其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