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路精神 >> 红路家训

赵尚志:尚志家训 铸就民族英雄

作者:    来源:    添加日期:2018-12-29

人物名片:

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赵尚志回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先后担任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等。在极其艰苦的历史条件下,他率领数万将士奋战在白山黑水间,威震东北,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发出“小小满洲国,大大赵尚志”的无奈哀叹。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年仅34岁。2009年,赵尚志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忠贞爱国 勇赴国难

在东北抗日战场上,赵尚志与杨靖宇将军齐名,“南杨北赵”之称。赵尚志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杰出将领之一,1925年入党,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牺牲时年仅34岁。赵尚志是民族英雄,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赴国难的杰出代表。有人评价赵尚志身高1.62米,行止之间,渊停岳峙,豪气填塞宇内。

1926年赵尚志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两度入狱,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33年10月10日,赵尚志与13名志同道合的抗日先驱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东的铁道由的三股流鸣枪宣誓:“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夺取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必武装东北3000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神州,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从那以后,一直孤独奋战的赵尚志,走上的是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要在国民政府忍气吞声妥协求和的年月里,打响中国人反抗日寇侵略的第一枪。东北大地上又多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

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部主任、姜庭玉大校撰文称,忠贞爱国,勇赴国难是赵尚志精神的核心;不畏强敌,英勇战斗;信念坚定,矢志不移;宁死不屈,英勇牺牲,是赵尚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

秉承家风 胸有大爱

赵尚志的父亲赵振铎(1872--1958),字子馥,系清末秀才、爱国志士;母亲张效乾,相夫教子,深明大义。他们共育有子女11人,赵尚志是他们的第三子。

赵尚志的革命行动,得到其父母的大力支持。在赵尚志的影响下,赵家也成为革命的据点。“九一八事变”以后,赵振铎经常以“国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支持自己的子女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奔赴前线,报效祖国。

1942年12月,在赵尚志为国捐躯以后,赵振铎得知儿子的死讯后,没有落泪,平静地对家人说:“我死后,在我坟前戳个板儿,上面写上‘赵尚志之父’五个字足矣。”

赵尚志家中兄弟姐妹,全都富有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与强烈的爱国之心,在国难当头之际,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战争中。家风熏染,胸有大爱,满门革命,正义凛然,尚志精神就是在这样一种家族大义的环境中,得以壮大和传承下来。

尚志家训 气节凛然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赵尚志将军战死在东北大地。将军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就有“尚志家训”。尚志家训主要包括爱国、气节、团结、奋斗、奉献。

2004年6月2日,赵尚志的外甥李龙将赵尚志忠骨从长春市净月潭起灵回归家乡安葬。在回归安葬一周年后举行的纪念活动中,赵尚志胞妹赵尚文主持拟订了“爱国、气节、团结、奋斗、奉献”10字“家风”,正式提出了将“家风”称为“尚志家训”。爱国:是根本,是真心,就在我们身边。涵盖着爱家,爱家乡,爱亲人,爱人民;气节:是精气神,挺直脊梁,有骨气、不怕死、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也包括不怕打击、迫害和委屈,以大局为重;团结:团结才有力量。团结要从身边做起,团结一切应该团结和可以团结的人们,建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奋斗:是行动,是目标。无论大小和巨细,做好每一项事业,做好每一件事情;奉献:是胸怀,是境界。有大爱,助人为乐和能“舍得”。外敌入侵时,能够不怕牺牲,勇赴国难。  

“爱国、气节、团结、奋斗、奉献”这10个字“家风”的内涵和正能量,与当前提倡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正能量”是一致的。可以成为更多人共同呼唤的精神食粮。  


0